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高速模切机-精密模切设备-卷筒丝印机-不

领益智造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时间:2024-08-28 17:4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14 次
领益智造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概述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AI终端设备及通讯、汽车、光伏储能等行业。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1、AI终端设备及通

领益智造(002600)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概述

公司主要从事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等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AI终端设备及通讯、汽车、光伏储能等行业。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AI终端设备及通讯相关行业

1.1 AI终端设备相关行业

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AI)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生成式AI领域,引领了一场技术革命。在此过程中,终端硬件有望成为AI入口,“硬件+AI”是对工作和生活方式革命性的促进,智能终端全场景多种生态加速融合。经过公司多年的努力,积极布局AI终端硬件领域,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转型升级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提供AI终端硬件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解决方案等服务。

201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人工智能(AI)定义为“一种基于机器的系统,可以针对给定的由人类定义的目标,做出影响现实或虚拟环境的预测、建议或决策”。虽然AI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技术系统,但它以物理基础设施和硬件为基础。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以及扩展现实(XR)等创新型电子终端产品。

目前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穿戴、XR等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需求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但未来人工智能终端应用场景的丰富及人工智能大模型交互形式的创新升级,将推动行业各人工智能终端产品需求及散热、充电器、存储、屏幕等硬件端的升级,行业有望迎来发展新机遇。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上搭载AI功能终端设备将超70%,AI终端占比将达55%;2023年中国PC市场中AI PC渗透率约为8.1%,2024年有望快速提升至54.7%,未来几年AI PC在新机装配的比例将快速攀升,2027年将达到85%,成为PC市场主流机型。人工智能(AI)技术创新将引领新一轮的科技趋势,根据市场研调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的数据及预测,2023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AI)智能手机出货量约4,700万部,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4%,2024年将为生成式AI智能手机的关键元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亿台;到2027年,全球生成式AI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升至5.22亿台,占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比重约40%,年复合增长率达83%。人工智能将赋能打造更具智能化、更加完善并且互联互通的生态系统,驱动功能升级,不断增强电子设备的功能体验以及多设备间的互联能力、娱乐性。

A. 散热成为制约算力提升的阻碍之一,也是限制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的重要因素。随着AI终端行业快速发展,相关数据量和计算量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算力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量的AI大模型需要强大的算力支撑才能有效地实施,AI算力成为终端产品突破应用场景多样性和性能创新升级的决定因素。高强度、高精度的运算需求不仅仅带来了高能量的消耗,同时也产生各种发热、散热的现实问题。

根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出版的《电子器件散热及冷却的发展现状研究》显示,电子产品的系统可靠性、稳定性随着半导体元件温度升高而降低。为避免过热带来的器件失效,均热板(VC)、导热硅脂、导热凝胶、石墨导热片和热管等技术相继出现、持续升级,AI终端的电子器件的散热管理越来越重要。

根据散热场景热源功耗、散热要求、空间结构等特点,各类散热产品会被单独或搭配组合使用。由于在散热效率方面极具优势,VC均热板逐渐成为AI手机和PC散热的主流方案,并加速向超薄化、结构简单化和低成本方向发展,技术迭代正在加速进行。未来随着5G时代高功率、高集成、高热量趋势明显,VC均热板将成为AI终端的“硬核需求”,市场仍存有较大发展潜力。

随着AI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计算设备、数据中心、AI服务器等关键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提升,图形处理器(GPU)、中央处理器(CPU)等朝着更高性能升级,进一步推动散热管理系统需求提升。GPT-4等大模型出现后带来了新的算力增长趋势,算力翻倍时间明显缩短。算力芯片更高的性能及功率,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机架功率密度,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散热模组及电源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国际研究机构IDC预计,到2026年全球AI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达到347.1亿美元,市场规模增速高于整体服务器市场规模的增速,成为全球服务器行业保持景气增长的核心驱动力。随着数据中心设备及AI服务器功耗日益提升,GPU、CPU等算力芯片朝着更高性能升级,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电源管理系统及散热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

B. AI终端产品创新升级有望从硬件端及交互内容端赋能XR(VR、AR、MR)等终端行业,带动行业加速成长。为了提升XR的感知交互体验,持续改进硬件和AI算法至关重要。XR设备需要快速准确地识别和理解真实世界信息,以便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之间进行有效交互。AI可以利用计算机视觉算法和深度理解技术,高效地还原真实环境,并优化眼动追踪、裸手交互、面部识别等多种感知交互体验,以提高XR设备的性能和用户体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发布《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及拓展元宇宙入口,加速XR头显、裸眼3D等沉浸显示终端的规模化推广,同时世界知名终端电子品牌发布的新产品有望激发用户对XR的兴趣。国际研究机构IDC预测,2024年将是全球AR/VR头显市场的复苏之年,预计出货量将增长44.2%达到970万部,预计到2028年底,虚拟现实头显的销量将达到2470万台,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29.2%。随着相关技术领域的突破、不断丰富的内容生态以及消费者体验的提升,XR产品将可能更加普及。

C.折叠屏手机凭借其较高的技术门槛及高附加值属性成为目前智能手机市场新的增长点及重要发展机遇,其中柔性OLED、铰链、转轴及UTG玻璃等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逐步突破,供应链稳定性大幅提高。市场研调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8%,预计在2027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在高端手机细分市场份额达到39%。

折叠屏手机凭借创新的外观设计和差异化的体验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娱乐性等要求不断提高,各大厂商纷纷将折叠屏手机作为抢占高端市场的新赛道,相关产品发布频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预估行业将进入集中爆发期。据国际研究机构IDC数据,2023年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2,140万台,同比增长50.7%。

折叠屏手机硬件设备的基础性功能优化是现阶段各折叠屏手机品牌厂商发展的重中之重。各大厂商都在通过前沿技术不断调整和研发铰链结构、电池材料、屏幕材质,进一步优化折叠屏手机在机身厚度、重量和折痕上的基础配置,为折叠屏手机的发展奠定根基,为未来折叠屏手机用户的体验持续优化和智能生态的完善提供有效支撑。

当前手机厂商对折叠屏的设计理念主要分为性能导向型、轻薄导向型和轻薄全能型。由于性能导向型产品厚重的体积,便携性较差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轻薄导向型的厂商通过升级硬件以降低折叠屏的重量,提高了便携性,但在部分功能上做了取舍。如今国内头部厂商已经跨越了单一的轻薄阶段,在折叠屏手机中加入了更多的旗舰功能,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产品设计开始向轻薄全能型的方向发展,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1.2通讯设备相关行业

在《关于加强端网协同助力5G消息规模发展的通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政策不断加码、全球AI新应用持续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有望助力算力网络升级,进一步推进5G建设及应用是未来政策及需求关注重点。我国在5G基础设施和用户数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5G基站总数达337.7万个,在移动通信基站总数中约占29.1%,平均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到24个。截至2024年2月末,我国5G基站总数达350.9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近三成。我国5G覆盖和应用正持续升级,覆盖所有地级市城区、县城城区,覆盖广度、深度持续拓展。目前,5G行业应用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应用案例超过5万个,政府、机械、医疗、交通等众多企业纷纷加入5G专网的阵营。

总体来看,通讯业务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在5G技术的推动下,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中国作为全球5G发展的领先者,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新基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这也将为通讯设备制造业带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2、汽车相关行业

2023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相关政策的发布进一步稳定和扩大了汽车消费。根据中汽协的数据,2023年,我国新能源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较上年同期提高5.9%。中汽协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0%。

市场分析机构Canalys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幅29%,达到1,370万辆,渗透率达17%,预计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将增长27%,达1,750万辆。中国仍将保持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地位,本地销量预计达76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55.5%。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持续提升有效的拉动动力电池的需求,根据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约为705.5GWh,同比增长38.6%。作为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动力电池结构件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据新能源市场研究机构EV TanK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768.13亿元。

3、光伏储能相关行业

全球多个国家已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和规划的主要任务,2022年欧盟颁布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要求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都需要强制安装屋顶光伏等。欧盟委员会发布了RE Power EU计划的方案,方案中具体的欧盟太阳能战略提到,计划在2025年欧盟整体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20GW,2030年达到600GW。根据国际商业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受利好政策及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有所增长等多重影响推动,全球光伏逆变器预期于2026年将达到579.3GW,自2022年至2026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22.6%。

国内亦不断加快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步伐。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开发先进适用的智能光伏组件,发展智能逆变器、控制器、汇流箱、跟踪系统等关键部件。

光伏微型逆变器是一种用于光伏发电的即插即用设备,可将单个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在各国家政策及用电需求持续增长的驱动下,光伏微型逆变器作为转换效率较高、安全性强、维保期长、日常使用智能化程度高的逆变器产品,技术壁垒高,行业集中度较高,主要市场分布在北美、欧洲部分国家,住宅用电和商户用电是微型逆变器的两大主要应用场景。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微型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为31.5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77.4亿美元,在预测期内(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9.70%。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情况

(一)公司部分先进核心制造工艺

1、智能AOI检测系统及全自动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

公司智能AOI检测系统在AI深度学习基础上导入轮廓线法用于零件边缘检验,通过自有产品数据集训练减少Escape/Overkill比率,实现目标功能缺陷0%漏判,实现No Touch工艺。同时公司设计研发了独有的检测光源光照系统,对于不同产品设计定制化的检测光源及光照方案,搭配不同滤镜/暗场显微镜打光方式/角度/颜色等打光方式验证,可满足复杂形状,不同材质及反光情况产品的检测需求。2023年专项NUD产品实现100%导入专项AOI一线流工艺,高峰期每月节省手工人数约1,256人/月,小料件产品实现80%导入通用AOI三合一一线流工艺,高峰期每月节省手工人数约956人/月。

全自动CCD及AOI产品检测反馈调节系统实现生产实时反馈调节,建立在PID算法上的实时反馈调节机制,根据CCD及AOI检测结果在生产过程中对冲压系统进行实时调整,实现对生产误差的实时控制。公司自动调节系统技术成熟,拥有自主硬软件专利,目前已广泛应用在重点功能件产品及结构复杂套切尺寸要求严格产品的生产中,保证高精度生产的同时节省大量后续检查的人力。

2、高速精密冲压技术

高速精密冲压技术是兼具冲压速度与高精密度、效率极快的冲压生产工艺,高速精密冲压是设备、模具加工、模具设计、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结合体,可有效减少模具开发量,适合精密件的大规模生产,最能充分体现一家现代化制造企业的技术层次和软硬件实力。公司已在3C电子、连接器、汽车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全面应用高速精密冲压技术,具有一人多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了产品高品质尺寸稳定。

3、冲压一件流

冲压一件流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和生产场地集中的高效生产方式,广泛应用在小型冲压连续模零件、需焊接或贴合组装类产品领域,主要结合料带冲压、清洗、焊接、检测、落料等工序连线作业,且AOI及摆盘包装工序在同一个区域完成,可根据产品工艺增减连线工站。冲压一件流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少,产品一致性好,工艺流程中通过AOI检验包装在线进行,无仓储及物流过程,有效控制产出质量,及时反馈品质状况。工站增减灵活,有效降低产品成本。

4、车间无人技术

2023年,公司通过采用各类先进核心制造工艺,科学运用精益生产改善方法和管理工具,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一系列改善提升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直接人工成本约32.77亿元,同比减少约6.76%。

5、其他核心技术

(二)各业务板块发展情况

1、AI终端设备及通讯

AI终端设备及通讯行业是指AI终端设备及通信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相关服务,按照终端产品应用可以分为AI终端设备板块及通讯板块。AI终端设备板块涵盖了各类人工智能(AI)终端电子产品,包含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数据中心设备、大型服务器、工控机、电源设备等企业级商用电子设备,以及扩展现实(XR)等创新型电子产品。通讯板块主要涉及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基站设备及信号处理组件等。

作为世界领先的AI终端硬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厂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AI终端设备所需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等业务的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具备模切、冲压、CNC和注塑等工艺流程的技术,电子相关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XR等AI终端设备领域。

公司积极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加速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探索,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围绕包含XR、机器人等AI终端的硬件产品探索在自身业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协同。同时,公司也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

1.1 AI终端设备相关产品

智能手机方面,公司顺应高端折叠屏手机轻量化及性能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积极尝试使用新材料碳纤维进行折叠屏结构件设计、研发及生产,优化铰链及屏幕结构,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折痕影响及整体机身重量。

散热管理系统方面,公司已经具备热管、均热板等散热零部件、空冷散热模组、水冷模组、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及系统性散热解决方案,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XR、光伏逆变器、储能系统、AI相关应用服务器等各类终端电子产品。超薄VC均热板的产业化配套布局及下游客户拓展较为顺利,目前已经通过了产品及客户认证,与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知名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智能穿戴方面,公司为全球XR领域头部客户提供软质功能件、注塑件、散热解决方案、充电器等核心零部件。

公司AI终端设备相关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

(1)精密功能件、结构件

公司对各种金属(如不锈钢、铝合金及钛合金等)及各种非金属(如碳纤维、胶类、泡棉、丝网)材料,采用针对性工艺及表面处理方法,同时结合专有自动化和视觉检测技术,制成各类型满足客户在尺寸、外观及性能等方面严格要求的精密功能件。

结构件是指在设备中传递运动或提供支撑作用的组件,其中精密结构件是满足高尺寸精度、高表面质量、高性能要求的起支撑作用的金属、塑料或其它非金属结构件。结构件生产涵盖从研发、模具制造、注塑、喷涂、CNC加工,到组装等整个流程。生产设备皆互相连接,具有关键制造流程智能化及整体制造过程自动化等特点。

(2)模组

模组泛指专用功能件,由一个以上零件(如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组成,经多种工艺加工组合而成,功能全面,可嵌装到多种终端产品。借助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等优势,公司模组业务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提升垂直整合的能力。公司拥有散热模组、背光模组、射频模组、马达模组、转轴模组、声学模组、键盘模组、触控板模组及无线充电模组等多个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

(3)产品方案及ODM产品

AI终端设备方面,公司基于强大的综合研发能力及在精益制造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向重要客户提供ODM服务及产品解决方案。

(4)材料

1.2通讯业务

通讯业务方面,公司凭借通信研发中心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在精密功能件及结构件业务上长期累积的技术与经验等优势,在新型通信领域持续研发,向重要客户提供通信设备核心组件。

通讯业务发展里程碑

公司产品已覆盖基站滤波器、双工器、主干网回传双工器、可调双工器、极化正交转换器(OMT)、室外合分路弹元(OCU)等5G基站器件、组件及子系统。

2、汽车

公司目前已布局动力电池电芯铝壳、盖板、转接片等电池结构件产品及柔性软连接、注塑件等其他汽车相关精密结构件,在精密制造、研发设计能力等方面具备竞争优势。在动力锂电池的材料成本构成中,一般而言精密结构件占材料成本比重在10%-16%之间。锂电池结构件包括电芯顶盖、钢/铝外壳、正负极软连接、电池软连接排等,起到传输能量、承载电解液、保护安全性、固定支承电池、外观装饰等作用的部件,并根据应用环境的不同,具备可连接性、抗震性、散热性、防腐蚀性、防干扰性、抗静电性等特定功能。

公司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和商务拓展能力,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中迅速崛起,以高标准产品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整车厂商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为其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件以及相关注塑、冲压件,协议的顺利履行预计将累计增加公司2025年至2029年收入约人民币22亿元。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其他相关产品线,如汽车散热模组、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

公司汽车业务的主要产品、服务如下:

(1)精密功能件、结构件

3、光伏储能

公司光伏储能板块主要产品为微型逆变器,用于将太阳能模组的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公司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在合作开发、生产等方面建立了深入合作,为其提供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的代工服务,其相关终端产品的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领先。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强,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供应及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光伏业务发展里程碑

产品方面,公司主要以ODM合作方式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共同开发新型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并为其提供代工服务。公司同时具备户外储能电源等新型储能产品的整体生产能力。

(三)行业地位

公司是精密制造行业中极少数同时覆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精密功能件和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一站式智能制造商之一,产品应用于AI终端及通讯产品、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多个下游市场。目前公司在生产技术工艺、产品品质及综合运营效率等多方面均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向超高精度、高性能和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

四、公司经营体系

聚焦组织创新升级,“四个圈”准则协同联动: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降低运营成本与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竞争力。公司秉持“成本想要下来,能力需要上去”的工作方针,聚焦由商务(BD)、研发(R&D)、运营、职能组成的“四圈”准则,四圈协同联动支撑公司的稳健发展。

首先,商务遵循“客户至上”的宗旨,根据公司的策略在市场端精心挑选赛道和客户,这是核心圈;

其次,研发围绕客户的需求和行业趋势,进行领先技术的研发,这是创新圈;

接着,运营部门需要围绕着商务和研发的需求全方位落地执行,实现良率、效率和成本最优化,提升运营效率,这是执行圈;

最后,职能部门根据所有圈层的需求提供服务,并提供策略指导和各支持体系运行机制,这是支持圈。

(一)生产体系

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着工匠精神,高度注重产品的精细化生产和质量控制,严格把控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同时,公司不断投入研发资源,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提升在精密模具设计、材料应用及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公司的主要客户多为国际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品牌厂商及其指定的上游供应商,其采购需求多为定制化的精密功能件,且采购量往往较大,对所采购产品的品质要求及生产商的生产交付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品质管理能力及按时交货能力至关重要。公司主要采用“按单生产”的生产模式满足客户需求。客户根据自身采购需求,提前向公司提供相应采购计划,公司在获知不同客户需求计划并综合考虑后,结合公司产能统筹安排相应的合理生产计划。在整体的制造流程中,公司通过各种设备、订单物料及EHS的集中监控系统收集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通过利用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仓库管理系统(WMS)实现多系统交互、标准化的工厂管理及实时的资源协调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二)研发体系

公司的具体研发方向主要包括产品的工业设计和性能开发、精密模块的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以及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等方面。公司具备系统化的三级研发平台,即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

工研院专注于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协助BG/BU研发中心对未来的产品及前沿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技术储备。公司建立了全球化的研发体系,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积极配合客户前期设计研发工作并提供解决方案。针对客户新产品的功能需求,先由研发部门启动研发程序,待样品试制成功后由客户进行确认,制作SOP(标准作业程序)、SIP(标准检验程序)等程序进行批量生产。

工学院通过系统的实践化教学及精益化指导,向员工培训最新的生产技术及精益理念。工学院下辖 IE自动化学院和质量学院,IE自动化学院主导集团精益化生产,并组织各BG/BU的IE类工程师精益活动及精益指标达成。IE自动化学院还建有供学员实习的四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智能化及数字化),以及供学员实践的智能化车间;学院每周开展精益教学,针对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教学,每年培养/维持精益师超过800人,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受训人员超过2,000人。随着精益工艺发展,公司从传统精益转向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园区开始实行低碳化和智慧化;分布的领域也从生产扩散到周边单位,让精益思维前移到设计研发,让精益理念扩充到全员。

(三)采购体系

公司自行采购与生产相关的原材料、机器设备、模具、夹治具及其它生产辅料,部分供应商由终端客户指定或在其建议的范围内选择,其余为公司采购相关部门把关挑选。采购部负责对供应商及其物料的认证评估、物料价格确定及供货时间安排等。公司选择供应商的一般流程如下:

公司通常会根据客户提供的销售预测和生产计划,由PMC部门结合存货库存情况对原材料进行分解,生成物料需求计划并下推至采购部门执行采购。采购订单下达后,采购部通过ERP系统对订单执行状态进行动态跟踪,若生产计划发生变化则相应调整采购订单。物料到达后,质检人员对物料进行抽检,决定是否接收,并将抽检结果录入公司的供应商评价体系,检验合格的产品交接给仓储部后进入仓库备用。

公司携手供应商伙伴共同建立负责任供应链,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了《供方管理程序》《采购控制程序》《绿色产品管理程序》等内部管理制度以规范供应链管理工作,持续优化供应商管理办法,要求供应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制定《绿色产品有害物质管控标准》,为公司内部及供应商提供产品、原材料、零组件、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辅材等提供环境管理物质禁用、限制及管理的依据,从而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销售体系

公司销售体系由国内业务营销体系和国际业务营销体系两大营销体系构成。公司直接面向客户销售产品,以客户为中心,商务中心(包括业务、产品管理和客户服务部门)负责开发新客户及获取产品订单。公司为关键项目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实时跟踪客户的需求,并在研发、采购和生产等多个方面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客户提出采购需求时,项目组及时组织研发、生产、采购等部门进行技术及项目整体可行性评估并编制报价单。客户接受报价及样品验证合格后,公司将根据公司生产能力、价格、品质、交货期等因素确定订单数量。

时,公司对每个终端客户品牌配备客户焦点团队(CFT)系统。每个CFT由产品管理、工程、质量和运营团队的关键成员组成,为指定的终端客户品牌对应的供应商提供一站式服务。

(五)质量管理体系

公司不断完善产品质量,通过独立的业务线和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推动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产品和服务。公司设立质量部负责质量管理,各级质量部门根据业务特性制定相关制度并强化质量管理。公司质量管理方针为“以客户满意为中心,以质量第一为重心;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持续改善为恒心”。公司不断完善及改进ISO9001/ISO14000/ISO45001/QC080000等各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会定期邀请符合资质的国际知名机构进行外部审核,同时依据以上管理体系制定的《质量、HSPM手册》《EHS管理手册》持续优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公司制定了《持续改善程序》,通过内外审核、数据分析、纠正预防及管理评审等手段,精准识别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与机遇,确保体系持续适宜、充分且有效。

五、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全球领先的一站式AI终端功能件制造平台,消费电子行业地位领先

公司坚守“以现代管理理念,持续追求卓越,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企业”的愿景,将“以智造引领世界,努力成就梦想”作为使命,秉持“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价值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和“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企业精神。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平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 AI终端硬件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产业链,产品和服务广泛覆盖AI终端及通讯、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多个下游领域,特别在消费电子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精密功能件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并进一步渗透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市场,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潜力,增强与核心客户的业务稳定性和深入性,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全新动能。

(二)持续锻造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产品创新及技术发展

公司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执行力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脉络,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绿色智造为长期目标、人才培养为后盾,用实际行动锻造新质生产力。公司全面推进“一核四化”,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制造理念,将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运用到自动化生产的工业整体解决方案,结合自主研发的多种类、多功能的数控化、自动化设备,致力于建设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智能生产车间,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力求以现代管理理念,持续追求卓越,成为全球领先的精密智造企业。公司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增强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拓展性。

公司强大的研发体系是新质生产力锻造的厚实基础,系统化的体系搭建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专利积累共同构成了领益智造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上的强大支撑。公司具备系统化三级研发体系平台,即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其中,工研院着重于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工学院通过系统的实践化教学及精益化指导,向员工培训最新的生产技术及精益理念,主导集团精益化生产。BG/BU研发中心分别专注于行业最前沿的产品和工艺研发。系统化平台下设六大子平台,分别是散热模组研发中心、机械工程研发中心、先进材料研发中心、ODM研发中心、电磁研发中心以及建模仿真中心。

四化生产能力是新质生产力锻造的强大动力,工学院下设 IE自动化学院建有供学员实习的四化道场(精益化、自动化、智能化及数字化)以及供学员实践的智能化车间,工学院每年培养/维持精益师超过800人,培训场次超过100场,受训人员超过2,000人。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094项,其中发明专利24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6项、外观专利58项,研发人员5,902人。

(三)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积极开拓新兴领域头部客户

无论在AI终端及通讯、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储能领域,全球多数终端产品厂商对供应商认证有严格的标准,并仅与经其认证或具备相关权威机构认证的供货商合作,认证内容全面、复杂,涵盖包括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工厂环境及人力资源等多个方面。上述认证的流程有助于公司持续检视并提高自身各项能力,凭借良好的产品品质获得新客户,全面推动业务发展。

公司始终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世界知名终端电子品牌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与客户在技术、设备、产品设计理念等方面的深入探讨、长期市场研究和测试,公司已经介入到全球众多知名客户的早期产品研发阶段,进行制造工艺、生产场地、技术研发、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凭借优质的客户服务得到了客户持续稳定的订单,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

(四)迭代、创新及变革培育的学习型组织和工程师文化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价值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精神,为公司实现使命和愿景提供持续不断的源动力。

公司与客户的合作关系离不开双方在价值观、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高度契合。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公司依靠强大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不断自我优化,调整产品及服务组合,不断审视过往经验并预判未来的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

人才是企业发展和打造新质生产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公司的内核是工程师文化。近年来公司打通技术人员职级体系和晋升通道,并将奖励、培养和福利资源大力向技术人才倾斜,让关键人才在关键技术岗位发挥关键作用。公司定期组织了针对技术序列的关键岗位盘点,并针对关键岗位绘制出分层分级的学习地图。通过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将岗位能力、职业路径和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为员工成长提供清晰的指引。同时公司在研发、工程、精益、质量等技术领域开展多个技术精进和人才培养专项,还专门开通了青年人才快速晋升通道,加速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

(五)ESG建设成果显著,引领绿色智造

公司坚持ESG理念,大力发展绿色智造,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根据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公司公布的最新评级,公司2023年度ESG评级为A级,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绿色能源板块,贯彻落实国家“碳中和”战略,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生产方面,公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切实落实自身环保职责,持续投入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推进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及节能设备改造,实施废弃物零填埋(ZWP)、清洁水项目(CWP)等环保专项,促进供应链上下游可循环物料的回收。公司正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强调低碳运营,提倡无纸化办公,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切实推进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公司紧跟国家新发展理念,在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链积极推动绿色发展,积极响应终端客户的环保要求,提供高标准产品的同时主动参与环保信息披露;致力打造绿色供应链,将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及环保责任作为供应商重要考核指标。

六、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1.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28.50%,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2.95亿元,持续保持稳健经营,精益化运营效率达行业领先水平。

(1)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方面,公司在存量时代的激烈竞争中展现出了显著的竞争优势。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

(2)汽车业务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97亿,同比增长43.61%。

(3)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在微型逆变器等产品领域的快速布局取得出色的成绩。2023年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9.89%。

2023年主要产品进展情况

四、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2024年公司将以更强的战略定力、更开放进取的心态,坚定推进各项变革措施和战略布局;布局新赛道,携手产业链多方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打造第二成长曲线;聚焦夯实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的领先优势,探索AI终端硬件领域的发展潜力,增强与核心客户的业务稳定性和深入性。同时,公司将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牢牢树立回报股东意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履行上市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持续践行“质量回报双提升”,聚焦主业,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努力通过规范的公司治理、积极的投资者回报,切实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为稳市场、稳信心积极贡献力量。

六大战略稳固行业地位,“一核四化”锻造新质生产力

面向未来,谋定而后动。公司全面推进“一核四化”,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为制造理念,并以绿色智造为长期目标、人才培养为坚实后盾,用实际行动锻造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未来三年,公司将“国际、极致、将才、低碳、效率、闭环”作为六大管理主线,进一步稳固自身高端精密制造领先地位。

1、极致:技术组织资本力,全方位追求卓越

公司将持续提升“技术力、组织力、资本力”,在核心业务领域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超越行业标准和客户期望。技术力方面,公司技术委员会将定期围绕材料、工艺、制程等相关领域,根据行业及公司的未来产品和业务规划,时刻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客户需求,专注于行业前沿技术应用及产品开发,不断拓展公司模切、冲压、CNC、注塑等传统优势工艺、制程在新业务领域的应用并在内部定期技术推广。与此同时,公司力争构建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控制点,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筑牢技术护城河。组织力方面,公司将不断加强人才管理,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打造一只行业领先的掌握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创新能力强、富有开创精神的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资本力方面,公司将围绕硬件、生态、管理等方面,制定以投资并购、回购、分红为核心的市值管理规划,提升公司投资价值。

2、将才:打造人才新体系,加速领益人圆梦

公司将加强全球化人才储备及人才本土化建设,制定并定期回顾强技术、强基础计划成果,借助HR数智化系统提升组织效能,打造行业领先的管理团队。根据战略方法论为新业务单元建立适宜的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加速提升公司整体新业务收入占比。借助关键战役与行动计划、“赛马”机制、核心管理人员考察与评价、全方位调研盘点及胜任度评估等管理方法,完善人才组织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人力支持。

3、低碳:实现碳中和目标,绿色环保出效益

公司秉持“智造引领世界,努力成就梦想”的使命,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培育绿色低碳人才,将双碳战略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助力2030年实现全面“碳中和”。公司将积极开展能效测试、能源审计、固定资产节能评估、节水型单位创建、绿色园区创建、绿色建筑认证、能源管理体系等先进项目管理模式深入推进绿色运营,加强管控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并借助ESG、绿色债券和碳交易等融资工具,撬动绿色融资。

4、效率:精益制造抓落实,质量价值保盈利

作为全球化的制造业企业,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优势,夯实基础,以科学精神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各种生产管理流程,持续关注产品良率提升、存货周转提速、经营业绩改善。公司将通过利用六西格玛体系与 IE精益改善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标杆车间产线、智慧仓储、良率提升行动、智能平台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精进,快速解决新工艺或技术的导入造成的制程不稳定问题,让精益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渗透到每个环节,从质量、成本及交付周期等维度满足客户需求,通过降低过度搬运、过多库存、过多动作、多余等待、多余加工、多余生产及缺陷等环节的合理成本来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5、闭环:业务管理重评估,内控流程强审查

公司将严格贯彻闭环管理思维,通过数据分析和绩效指标评估、客户反馈和市场调研、内部审核和流程审查、团队反馈和会议讨论等实现计划、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对计划进行调整并不断改善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充分提升公司快速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积极应对生存与发展的挑战。

6、国际:瞄准国际大市场,开拓业务新增长

公司坚持多品类、多地区协同发展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大客户,聚焦AI终端战略业务、散热业务、汽车业务及电源管理业务方向,明确海内外各业务板块发展目标,推进国际化战略落地,以实现全球跨越式发展。凭借在精益制造、自动化和模具材料的设计加工等方面的优势,公司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和融合多元文化,紧盯新终端新业态发展动态,巩固“功能件”优势地位,丰富产品矩阵布局,布局全球多元市场,为公司长远发展和增长提供动力。

(二)2024年经营目标和工作思路

作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平台,公司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为客户提供一站式AI终端硬件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业务覆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产业链,产品和服务广泛覆盖AI终端及通讯、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多个下游领域。为更好地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价值,树立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公司将继续以经营利润为导向,审慎、客观地强化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经营管理理念,合理配置资源。

1、坚持聚焦主业,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公司持续聚焦主业,精密功能件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保持全球行业领先,在质量、工艺、技术等多个方面设定了行业标准,并进一步渗透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市场。

公司通过标杆车间产线、智慧仓储、良率提升行动、智能平台等一系列技术与管理精进,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全面提升企业效益。作为全球化的制造业企业,公司将充分发挥成本控制、快速响应等优势,夯实基础,以科学精神精益求精,不断优化各种生产管理流程,持续关注产品良率提升、存货周转提速、经营业绩改善。

公司通过投入自主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全面提升在制造、搬运、检测、包装等多个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业务的灵活性、精准度和可拓展性,打造高效的现代化智慧工厂,不断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企业经营效益。

2、加强技术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强大的研发体系是新质生产力锻造的厚实基础。系统化的体系搭建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专利积累共同构成了领益智造在新质生产力锻造上的强大支撑。公司构建了以工研院、工学院、BG/BU研发中心组成的系统化三级研发体系,围绕材料、工艺、制程等相关领域,根据行业及公司的未来产品和业务规划,时刻关注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专注于行业前沿技术应用、产品开发及工程实现,不断拓展公司模切、冲压、CNC、注塑等传统优势工艺、制程在新业务领域的应用。与此同时,公司力争构建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掌握关键技术控制点,通过自主研发持续创新筑牢技术护城河。

公司持续加强研发投入,强化核心研发人才梯队的培养,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加大创新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国内外多所大学及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效益。

公司秉承诚信务实、客户至上、尊己敬人、责任担当、长期主义和价值共生的核心价值观,坚持以“自强不息、使命必达”的精神,依靠强大的学习和自我迭代能力,不断自我优化、开拓创新,调整产品及服务组合,不断审视过往经验并预判未来的市场环境及客户需求变化,构建产品丰富、技术领先的智能制造企业,全面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

3、践行绿色发展,打造智能制造平台

公司秉持“智造引领世界,努力成就梦想”的使命,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把可持续发展融入核心战略目标,助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深入推进绿色运营,推进各子公司设立能源目标,开展绿色工厂建设及节能设备改造,着重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全面提升,并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不断深化绿色智造、节能降耗、碳排放减少等环保举措。

公司积极贯彻响应国内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和国家“碳中和”目标的号召,持续加大清洁能源使用,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根据国际权威指数机构明晟公司公布的最新评级,公司2023年度ESG评级为“A”级,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公司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做努力的高度认可。公司配有专门的ESG团队,着重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的全面提升,自2020年起连续三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提供投资者关注的公司治理、可持续供应链、环境管理体系建设、质量管理、推进绿色低碳等方面信息,提升信息披露透明度。

4、规范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工作

公司不断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建立并健全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各组织机构依法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有关规定独立行使职权。公司重视廉洁建设、诚信经营,在追求经济价值的同时,积极履行对市场其他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公司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风险管理,提升决策水平,实现公司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公司股东合法权益提供有力保障。公司管理层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以期实现长足发展,回馈广大投资者。

公司严格遵循“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公平”的原则,从信息披露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披露要求,帮助投资者公平、准确地把握公司的经营现状和主要风险,不断提高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5、重视股东回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

(1)持续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

公司坚持以投资者为本,高度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明确制定了《未来三年(2023年-2025年)股东回报规划》。公司严格执行股东回报规划及利润分配政策。

公司将继续保持稳健的分红政策,统筹好企业可持续发展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继续分享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成果,提升广大投资者的获得感。

(2)实施回购,提振市场信心

为推动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公司积极开展可用于员工持股计划的股份回购,以实际行动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3)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多渠道加强沟通

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积极通过投资者互动易平台、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电话专线、线下投资者活动等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联系,传递公司经营管理情况和对公司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三)公司可能面对的风险

1、宏观环境变化及行业波动的风险

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下游行业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持续波动,宏观环境的变化及行业的波动可能导致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显著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或国家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国民经济及消费需求的增长放缓;技术变革或颠覆性创新产品的出现也可能使下游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变化;消费者对于新型可穿戴设备的接受程度,及其他终端消费习惯及偏好的改变也会较大程度影响终端产品的销量与价格。面对可能的宏观经济及行业波动风险,公司将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品类新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2、国际化管理的风险

随着公司近年来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需面对不同国家的语言环境、法律环境、商业环境。应对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公司将在运营管理、技术研发、市场开拓、人才引进、内部控制等方面采取具体应对措施,加强集团化管控,并在财务、人力等管理关键点加强跟踪机制,确保公司战略一致性,降低公司国际化管理的风险。

3、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AI终端行业是公司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之一,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未来如竞争程度进一步提升,产品价格下降压力较大,公司后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风险。公司始终追求卓越,持续提高加工技术、加工精度及组装能力,以精密功能件为核心业务不断向上游材料领域和下游模组及充电器领域继续延伸,集中资源不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公司时刻关注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及光伏储能等高增速行业相关业务,不断垂直整合产业链,进一步优化资本配置及战略布局。

4、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有所加剧,政策不确定性风险影响加大,全球市场都不可避免地受此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由于使用公司产品的部分终端产品最终会出口或销售到国内外品牌客户,上述风险可能会影响市场对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或价格,进而影响公司产品价格及整体收入,也可能导致消费电子产业链供应商地域分布发生变化,终端品牌客户可能加大对境外采购份额,对公司生产经营将产生一定影响。

5、汇率波动的风险

公司目前汇率风险主要来自海外销售、采购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外币敞口及其汇率波动,汇率可能受到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公司以本币计价的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为减少汇率波动给公司经营业绩带来的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紧密关注国际外汇行情变动,通过开展外汇衍生品交易的方式,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公司原材料采购和产品出口大部分以美元和欧元进行计价,海外子公司日常运营货币主要为欧元、美元,因此汇率波动可能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未来可能会出现因汇率大幅波动导致公司产生较大汇兑损失的风险。公司在确保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将通过各种方式来对冲和降低汇率风险。

6、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

基于战略发展需要,公司通过并购等方式获得技术、资源和新市场,收购中产生的商誉也将面临计提减值的风险。同时,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固定资产、存货以及应收款项等资产均有所增长。未来如公司所处行业发生重大变化,公司面临着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将会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工艺改进,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子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加强集团化财务管控,提升综合应对能力,强化对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经营业绩,降低公司各类资产减值风险。

7、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未来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可能随之增加。如公司未来不能有效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或因宏观经济等原因导致客户经营状况发生不利变化,公司将面临应收账款难以回收而发生坏账的风险。公司将保障合理的应收账款结构,不断强化期限内应收账款管理,建立应收账款跟踪机制,提升应收账款动态管理能力及综合管理水平。

8、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不锈钢、铜、铝、铜箔及其他金属材料以及各种型号的胶带、塑胶、泡棉、包材、保护膜及电子元器件等。如果未来因经济周期的波动、市场供需不平衡、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产能不足、地缘政治局势紧张等导致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将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9、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的长期发展离不开技术及人才的助力,保持核心人员稳定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随着竞争的加剧,公司之间对人才的争夺将更加激烈,公司需要持续打造高质量专业化人才队伍,特别是核心技术人才储备。如果未来无法吸引、培养及留住充足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公司将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生产经营可能会受到不利影响。公司将不断调动管理团队和核心骨干的积极性,探寻并建立健全公司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向内培养、由外引进,留住高水准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确保公司核心人才团队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

10、大客户依赖风险

全球多数终端产品厂商有着一套严格的供应商认证体系,认证内容复杂全面,认证流程严苛且耗时,并须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持续符合标准,公司部分产品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如果部分大客户的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对产品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对公司的销售收入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在继续深化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基础上,时刻关注宏观政策及行业动态,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高增速行业业务,持续进行技术与研发投入,积极开拓优质客户,不断优化客户结构。

11、知识产权风险

公司高度重视技术创新,通过长期的研发投入,形成了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随着公司全球化战略的推进,公司将面临更为严峻的知识产权风险,包括知识产权纠纷及专利侵权等。公司法律事务部负责对公司创新成果、知识产权进行规划和管理,通过建立知识产权合规风控体系,不断完善关键技术和产品专利布局,降低遭遇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风险;对关键研发人员或主要涉密人员通过签订保密协议或禁止同业竞争等劳动合同条款,规避知识产权泄露风险。

12、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风险

目前公司已经具备相应的技术、人才、专利、材料及设备等储备,相关募投项目的预期收益是基于谨慎、合理的角度出发选取参照指标和经济变量进行的估计,但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的要求逐渐提高,相应地对技术、人才、专利、产品生产所需材料及设备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若公司相应储备的升级不能满足相关募投项目拟生产新产品的生产需要,相关新产品存在研发失败、研发进程受阻、新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新产品不能顺利量产等新产品开发风险。此外,由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进度、市场开拓能否顺利进行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若项目建设进度、市场开拓情况、下游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可能存在导致相关募投项目短期内面临项目终止、无法如期完成或实施效果无法达到预期效益的风险。公司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自身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募投项目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公司将及时跟进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持续关注募投相关的技术应用、产业政策、建设施工周期以及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经营发展情况,降低募投项目风险。

13、与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的风险

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目前已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审核,处于中国证监会注册阶段。关于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1)本次可转债发行后可能存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摊薄风险,若投资者持有的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或全部转股后,公司总股本和净资产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至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周期,因此短期内可能导致公司每股收益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出现一定幅度的下降。在可转债的存续期限内,公司需按可转债的发行条款就可转债未转股的部分每年偿付利息及到期兑付本金,并承兑投资者可能提出的回售要求,可能对公司现金流产生较大影响,存在流动性风险。

(2)募投项目方面,存在建设实施不能全部按期竣工投产的风险,募投项目新增产能无法消化的风险,及募投项目短期内无法盈利的风险及募投项目新增折旧摊销对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的风险。

(3)本次发行方案尚需经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决定后方可实施,本次发行方案能否获得相关监管部门批注及取得上述批注的时间等均存在不确定性,该等不确定性将导致本次发行面临不能最终实施完成的风险。

14、战略规划风险

战略规划风险是偏离主业、主业不清晰不聚焦、策略不适当或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导致的风险。鉴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形势、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公司的战略规划可能存在无法完全实现的风险,也存在根据市场形势以及实际经营和发展需要对规划做出相应调整的可能。

公司将继续密切关注上述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其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方面的影响,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开拓新领域、新市场,确保对日常业务风险的有效管理。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责任编辑:)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发布者资料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 注册时间:2024-09-09 05:09 最后登录:2024-09-09 05:09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